行将迎来70周年校庆的华中科技大学收到一份来自太空的礼物。3月21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得悉,国家地理台宣告,将永久编号52487号小行星命名为“华中科技大星”。3月21日,“华中科技大星”命名发布典礼在线上线下举办。
“华中科技大星”是1995年12月6日由国家地理台兴隆基地观测发现的(1995 XO2),坐落火星和木星之间,轨迹周期3.37年。
经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同意,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公报》告知,这颗永久编号52487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华中科技大星”。其编号中的52谐音“吾爱”,而487则与华中科技大学在教育部中的存案编号共同,两者彼此照应,寄托着爱校之情。
此前新闻媒体报道中,中科院紫金山地理台台长赵长印表明,小行星是太阳系中仅有一类能够由发现者提名命名的天体,命名一旦获国际同意,将成为该天体的永久星名,具有国际性和历史性,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
据了解,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对小行星发现者取得命名权以及命名小行星有着严厉的规则和认可、批阅程序。前期小行星一般以古代神话故事中女神的姓名命名,后来命名逐步演变成行星发现者对特定人物、地址、景象、事情的推重或留念。
华中科技大学被誉为“新我国高等教育展开的缩影”,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服务国家立异驱动展开的战略,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中显示担任。校园活跃推进物理、地理和空间科学等交叉学科展开。1983年10月,校园开端筹建实验室天体物理教研室(挂靠物理系),1996年组成天体物理团队,2014年在物理学院建立粒子与天体物理研讨所,2019年正式建立地理系,敞开了我国中部地区地理学科展开和人才培养的先河。
“华中科技大星”闪烁星空,将成为华中科技大学人心中永久的灯塔,引导师生悉心治学、务实立异、服务国家、奉献社会。该校师生都表明“华中科技大星”必将鼓动和鼓励全校师生为完成中华民族巨大复兴和人类文明前进作出更大的奉献。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吴庆文教授告知极目新闻记者,能轻松的取得小行星命名,这是国际级的荣誉,含义深远。他和学院同仁将持续全力展开顶天立地的根底科学,推进中部地区展开测地观天作业。
1687年,那颗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敞开了万有引力研讨的新大门,而万有引力公式里的常数G却始终是难解之谜。牛顿万有引力常数G是人类知道的第一个根本物理常数,其在物理学甚至整个天然科学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人物。
我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引力中心教授罗俊带领引力中心团队经过30多年的山洞蛰伏,于2018年成功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这完成了对国际顶尖水平的赶超,为物理学界确认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的推荐值作出实质性奉献,也为进步我国在根底物理学范畴的话语权作出了实质性奉献。
2018年,该研讨成果在《天然》杂志上刊发。研讨成果还当选我国科技部评选的“2018我国科学十大发展”。最新出书的公民教育出书社2019年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的讲义,华中科技大学万有引力G值研讨成果被收入其间。
为进步G值的丈量精度,该团队在此过程中研发了一批高精端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为精细重力丈量国家严重科学技术根底设备以及空间引力波勘探——“天琴方案”的顺畅施行奠定杰出的根底。
2021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研发并交付运用首台高精度量子重力仪。经过多个点位的双盲丈量评价,以及多家单位的专家归纳鉴定,该仪器精度到达微伽水平,遭到用户好评,已顺畅经过检验。
2022年,由华中科技大学立项的国产设备取得了全球重力场数据,这是我国初次运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这一数据,使得我国变成全球上继美、德后第三个有才能自主勘探全球重力场的国家。
华中科技大学在地理范畴的奉献并不止于此,2019年4月,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相片出生,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吴庆文教授参加到了黑洞相片“冲刷”过程中。吴庆文和其研讨生冯建超博士首要参加了理论剖析方面的作业。
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华中地区首个地理系。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参加“我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2021年建立国家地理台-华中科技大学“天眼联合研讨中心”,推进中部地区FAST相关科学研讨和人才培养。
此前,我国大陆地区有15颗以“大校园名”命名的小行星,以北京大学命名的北京大学星,以北京师范大学命名的北师大星,以南京大学命名的南京大学星,以山东大学命名的山东大学星,以我国科技大学命名的我国科大星、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命名的哈工大星、以清华大学命名的清华大学星、以中山大学命名的中大星、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命名的北航星、以浙江大学命名的浙江大学星、以中心美术学院命名的央美星、以天津大学命名的天津大学星、以三峡大学命名的三峡大学星、以南京师范大学命名的南师大星,另还有以我国科学院大学的“国科大星”。
北京大学星是第一颗以我国大学命名的小行星,其是由北京大校园友陈建生院士和他领导的北京地理台观测宇宙学课题小组发现的,小行星的国际永久编号为:第7072号小行星。
15颗以大学命名的小行星大多在早几年取得,其间三峡大学星和南师大星则为2021年获批。2021年9月10日,是南京师范大学119岁生日,我国科学院紫金山地理台发现的编号为216446号小行星命名为“南师大星”。
2021年9月4日,由我国科学院紫金山地理台于2007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16319号的小行星,已获国际小行星委员会(CSBN)同意,正式命名为三峡大学星,以赞誉三峡大学在地理学科范畴进行的活跃探索和取得的杰出成效。三峡大学星周期为4.23年,轨迹半长轴为2.6倍日地间隔,轨迹倾角15.9度。这是湖北省首个取得此命名的高校。
极目新闻记者整理发现,以上多所具有专属星星的校园,大多是在其校庆要害年所取得的命名,且都是用于赞誉校园对国家经济、社会、地理等作业作出过严重奉献。如哈工大星便是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国际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工程建造中所做的杰出奉献,故将一颗发现于1996年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哈工大星。